- 登入
- 註冊
親情存摺
有一日,我聽電台,藍奕邦說..
「《青春頌》呢一首歌係35歲嘅作品,當時覺得..明明30歲的時候還覺得自己非常年輕,一踏入35歲就覺得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勁、迷失、覺得自己老了,所以寫了這一首歌提醒:35歲之前嘅大家,要盡興地玩、去做想做的事」
真的好有同感。
疫情那三年,我和家人斷失一些親密接觸,之後重新再見面,其實多多少少有一點陌生,就不要再說因為相處的磨擦磨損了彼此的關係了,由2022年回香港直到現在2025年,用了三年時間重新適應和媽媽的相處,當中經歷了媽媽的荷爾蒙改變(荷爾蒙真的一件好值得認真處理的事)以及我的人生階段轉變,都會令這個血緣親情有種莫名的陌生又熟悉的感覺。
直到去年我爸離開,其實我很糾結要不要回來送他最後一程,最終我回了,然後摺蓮花、燒衣紙的時候,其實真的穿越時光機般,你會回想很多東西以及你會有種驚醒:你做女兒的日子,漸漸變短,當爸爸走了,終有一天媽媽也走了的時候,你就再不是任何人的女兒。
我就盡量想做到:盡自己的能力範圍以內,可以對自己的親人更加給予愛,例如我知道因為爸爸的關係,我的姑姐是和我的關係很疏遠,所以我能否做到我和我姪女的關係可以像朋友一樣很親近 ?
和我哥嫂、姪女吃一餐飯,真的10年來(還有疫情三年) 可能大概10隻手指就數得完,我希望接下來每一次回香港都可以這樣陪包包,陪她畫畫、砌 LEGO 、化妝。
在親情路上修修補補,不用完美,有心、舒服就好。
「記住要共最美的人分享每個夜晚
別忘掉原是靠堅持醫好每個傷患
記住趁尚有些本錢簽多一些帳單
如若你還淘氣 你還強壯 盡管出走別折返」
我依然會好任性地做我想做的事情,但是去到現在這個年紀,我就會覺得,可以為親情存摺,存多一些回憶~